平流層中的臭氧具有過濾紫外線、保護生物的功能;然而,存在對流層的臭氧濃度太高,則會刺激人體眼、鼻、喉黏膜,出現如鼻炎、咳嗽等症狀,嚴重者會產生肺氣腫、肺出血情形。
高醫職病科醫師林嘉益表示,臭氧濃度太高,人體暴露其中約二小時,即會出現眼睛乾澀酸癢情況,體質較敏感的人,只要三十分鐘就會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紅腫,有些人誤以為是感冒症狀,其實是臭氧刺激引發人體過敏反應,最好方法就是減少外出。
臭氧對植物,包括農作物皆有不良影響,同時也是溫室效應氣體之一,會助長氣候變遷,各國環保單位都極力降低臭氧濃度。(記者楊菁菁、劉力仁)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618/78/1lgyc.html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09)
- Aug 12 Wed 2009 18:40
臭氧小辭典─濃度太高 易引發過敏反應
- Aug 11 Tue 2009 16:38
陽光吻臉 當心皮膚過敏長紅斑
從事戶外活動、擁抱大自然,小心享受陽光之餘,皮膚卻過敏紅腫發癢!醫院收治一名中年男子,他只要曬太陽,皮膚就會長水泡、紅斑與疹子,檢查證實這名男子原來是特殊體質的陽光過敏患者。
煦煦陽光灑下、輕拂臉龐,但小心曬太多陽光造成皮膚過敏!日前醫院門診出現一名50多歲的中年男性,自述每次他在從事戶外活動時,只要曬太陽約20、30分鐘,皮膚就會出現紅斑、水泡,過去一直被當作濕疹治療,但是反覆發作讓他不勝其擾,後來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原來是陽光性過敏作祟。
書田診所皮膚科副院長曾興隆說:『(原音)因為一般醫師沒有特別注意,不曉得他是陽光性過敏,那大概就沒有跟他說,所以變成他會反覆發作。其實我們在像比較4、5月開始,就是會發現陸續經常會看到比較過敏的人。』
曾興隆指出,陽光性過敏屬於特殊體質,只要曬太陽半個鐘頭,皮膚就會起紅疹、發癢。醫師建議民眾外出前可以戴手套或帽子,身體塗抹防曬乳液或穿著長袖衣褲,避免陽光曝曬導致皮膚過敏;一旦過敏發作,患者不妨可以口服止癢藥或抗組織胺以緩解症狀。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624/58/1lu4y.html
- Aug 06 Thu 2009 17:27
過敏原多 益生菌提高免疫力
很多人都有過敏的情況,除了注意環境變化遠離過敏原和多運動之外,醫師也建議每天攝取含有益生菌的優酪乳調整體質,來降低過敏反應。
梁小妹妹一年前發現具有過敏體質,只要天氣溼度一變化,馬上就開始鼻塞和咳嗽,梁媽媽開始注意環境變化對孩子的影響,像是利用這個和氣象局與環保署連線的過敏指數小工具,透過簡單的紅黃綠燈,就能提早因應過敏的發生,除此之外也聽從醫師的建議,情況果然有改善。
因為這含有LP33益生菌的優酪乳有調整體質的功效,補充益生菌的同時,也要記得均衡飲食多運動,才能保持健康的體質對抗過敏。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619/11/1liug.html
- Aug 04 Tue 2009 18:22
預防過敏產生最上策 從懷孕期開始
近年來醫學界已經瞭解了遺傳性過敏病基本上乃是一種與多重基因遺傳有關的慢性過敏性發炎反應。此炎症反應會因受到各種誘發因素的激發造成臨床上的過敏發作,而其發作的部位則與其所遺傳到的各別器官異常有密切的關係。當此炎症反應發生於支氣管時我們稱之為氣喘病,發生於鼻腔、眼結膜時稱之為過敏性鼻結膜炎,發生於胃腸時稱之為過敏性胃腸炎,而當其發生於皮膚時我們稱之為異位性皮膚炎。
遺傳性過敏病曾造成多位知名人士死亡,其中又以發作時有駭人的臨床嚴重度的氣喘病最受人重視。
氣喘盛行率
氣喘病長久以來即為各國所重視的國民健康問題,其罹病率與死亡率於全球大多數的地區亦有逐年增加的傾向。近年來兩次的大台北地區學童氣喘病罹病率的問卷調查(民國87年與91年)其比例更是快速增加到高達16%與19%。
民國96年台北市衛生局相關委託調查統計也顯示氣喘在台北市國小一年級學童約有20.34%的盛行率。
至於民國91年與92年衛生署委託的大台北地區與大台中地區國小學童過敏性鼻炎罹病率調查更是已經增加到約百分之五十。氣喘的死亡率在民國91年以前一直都位居於台灣地區每年十大死亡原因之一。
目前每年約有1200位氣喘病人因氣喘發作而死亡。而氣喘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疾病,對有氣喘病和異位性體質家族史的嬰兒,如果可以避免接觸二手菸、塵蟎、蟑螂、黴菌、貓、狗等過敏原,即可減少發生氣喘病。
成人則可避免接觸工作場所的吸入性化學性刺激物。由於異位性體質乃是一種遺傳性的過敏發炎體質,而所有遺傳性體質皆須受到環境因素的不良作用才會造成發病。
從懷孕期做起
目前我們已經了解兒童過敏病的發病與否,可以於懷孕的第二產期(即第四個月)及新生兒出生後的六到九個月內,事先加以預防,就可以大幅減少過敏兒的產生。
- Aug 03 Mon 2009 18:07
陽光吻臉 當心皮膚過敏長紅斑
從事戶外活動、擁抱大自然,小心享受陽光之餘,皮膚卻過敏紅腫發癢!醫院收治一名中年男子,他只要曬太陽,皮膚就會長水泡、紅斑與疹子,檢查證實這名男子原來是特殊體質的陽光過敏患者。
煦煦陽光灑下、輕拂臉龐,但小心曬太多陽光造成皮膚過敏!日前醫院門診出現一名50多歲的中年男性,自述每次他在從事戶外活動時,只要曬太陽約20、30分鐘,皮膚就會出現紅斑、水泡,過去一直被當作濕疹治療,但是反覆發作讓他不勝其擾,後來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原來是陽光性過敏作祟。
書田診所皮膚科副院長曾興隆說:『(原音)因為一般醫師沒有特別注意,不曉得他是陽光性過敏,那大概就沒有跟他說,所以變成他會反覆發作。其實我們在像比較4、5月開始,就是會發現陸續經常會看到比較過敏的人。』
曾興隆指出,陽光性過敏屬於特殊體質,只要曬太陽半個鐘頭,皮膚就會起紅疹、發癢。醫師建議民眾外出前可以戴手套或帽子,身體塗抹防曬乳液或穿著長袖衣褲,避免陽光曝曬導致皮膚過敏;一旦過敏發作,患者不妨可以口服止癢藥或抗組織胺以緩解症狀。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624/58/1lu4y.html
- Jun 23 Tue 2009 17:03
流感與鼻過敏傻傻分不清 掌握就醫時間
最近原本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新流感疫情,延燒到國內,除了境外移入個案之外,也出現了首例本土性病例,一時之間,人心惶惶,中和市光復國小全校一千五百多名師生停課七天,停課人數眾多,也創下紀錄。 不過,新流感症狀與一般季節性流感差不多,幾乎都是發燒、頭暈、咳嗽、流鼻水、肌肉痠痛,很難區分,更令人困惑的是,這些症狀與鼻過敏,又大同小異,確實令有鼻過敏的民眾很困擾,到底現在身體不適,是原來就有的鼻過敏,還是得了流感。
有人會搞不清楚到底是鼻過敏,還是得了流感?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李宏信表示,由於症狀類似,大同小異,鼻過敏與感冒之間,確實很難區分,感冒初期經常會頭暈、咳嗽、打噴嚏、流鼻水,這些也是鼻過敏的症狀。 不少鼻子過敏的人感染上流感病毒時,陸續出現流感症狀,自己也難以辨別,總是等到身體發燒、肌肉痠痛、劇烈咳嗽之後,才比較確定自己得了流感,才趕緊就醫,如此一來,就延誤了治療時機。 在治療方面,想要讓感冒快快好,並沒有特效藥,只能給予症狀治療,也就是咳嗽,就開止咳的藥物,若有發燒,就開一些退燒解熱的藥物,只要多休息、多喝開水,這些不適症狀就會逐漸緩解。
相較之下,治療鼻過敏就比較棘手。關於治療使用的口服藥物,李宏信表示,以抗組織胺為主,尤其是以第二代產品比較不會有嗜睡副作用,越早期服用效果較佳。類固醇鼻噴劑對鼻過敏症狀有預防及治療作用,正確使用不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反應。至於去充血劑的鼻噴劑對鼻塞會立即見效,但長期連續使用就可能造成反彈性鼻塞而無法恢復。
對於藥物反應不佳,或不適合長期用藥者,手術療法也可達到一定成效,尤其對鼻塞有良好的改善。其他如減敏療法,對小孩及有氣喘患者較為有效。鼻過敏神經一旦過於發達,接觸到了過敏原,就會開始出現過敏症狀,如果截除部分的神經,也可以緩解鼻過敏症狀。
其實,日常生活中如果多注意一些事情,也有助於改善鼻過敏。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建議,有鼻過敏問題的人最好多運動,並多多嘗試洗冷水澡,增加人體的耐寒能力。此外,少喝冰水冰飲,即使天氣熱,人也不要對著冷氣口,這些動作都能減少鼻過敏發生頻率。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6&id=6433
- Jun 19 Fri 2009 17:24
長期鼻病易引起異位性皮膚炎
台灣地處海島,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氣候,不過也讓過敏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加,尤其是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容易出現反覆發作,影響工作及學習情緒,建議可以從藥物治療及體質調整二方面同時進行,讓患者擺脫過敏性疾病的問題。
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主因就是鼻腔裡面分泌組織胺,這些組織胺往內倒流,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鼻涕倒流,透過呼吸道及食道而內流到胃部跟腸部,中醫稱之為脾濕,所謂濕,就好像一口井,井邊水很多,我們就要打水,時間久了之後就會長出青苔,而濕就會引起我們皮膚出現騷癢,造成異位性皮膚炎。根治的方法則是要從鼻子過敏的方向去治療,讓鼻子分泌物不會倒流到腸胃,同時暢通鼻道,達到根本治療效果。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與長期鼻病有關,例如鼻中隔彎曲易導致鼻涕倒流,就從鼻中隔彎曲去矯正,使其鼻涕不倒流;有的是肥厚性鼻炎腫脹,遇到冷空氣就會分泌組織胺,往食道逆流引起胃腸問題,雖然不會出現脹氣、腹瀉或腹痛等症狀,但是卻容易產生濕疹及蕁麻疹等病症。
因此治療時,就需要從鼻部的黏膜腫脹處敷藥,降低腫脹、發炎程度,同時阻止組織胺分泌,就能改善異位性皮膚炎問題。從臨床經驗顯示,以外敷藥搭配內服中藥,經過一兩個月耐心調養之後,通常症狀就可解除,門診中不少患者也因此擺脫多年疾病困擾。
如果有異位性皮膚炎問題的患者,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延誤就依除了自己受罪之外,更糟糕的是鼻病的問題也無法解除,因為鼻病是不會自然痊癒的,它只會一直惡化,變成其他更多更嚴重的鼻病,如果放任它惡化下去的話,到時候只會加深治療的困難,以及自己的痛苦。
(資料來源:仲景中醫診所院長 趙山本醫師)
資料來源: 趙山本 醫師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427/61/dj5a.html
- Jun 17 Wed 2009 17:50
季節交替,異位性皮膚炎惱人
近來氣候溫差大,小心皮膚也隨之亮起紅燈,光田綜合醫院皮膚科張和興主任表示,尤其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由於皮膚平衡能力較弱、保水性差,油脂分泌不足,每當季節交替時,乾燥、紅斑、極度搔癢的皮膚往往造成極大的困擾。醫師建議,勤塗保濕劑、症狀嚴重時應到醫院接受治療,將可幫助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緩解症狀發生時之不適。
張和興醫師表示,台灣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平均每百位就三位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一般而言,季節交替時期常促使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此類患者可能伴有鼻子過敏或氣喘的毛病,是一種會使得肌膚乾燥且奇癢無比的疾病,病童們常因無法控制的抓癢衝動而抓到皮膚出血為止,也由於身體上的不適,造成病童脾氣暴燥不安,是父母眼中的磨娘精。
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時而發生時而消失,天熱時易因熱流汗而癢,但天涼時又因過度乾燥而發癢。張和興主任進一步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產生的皮疹好發於臉頰頸側、手肘窩或膝蓋等彎曲部位,嚴重者在四肢伸側,軀幹等都會有極癢的症狀,長期的搔抓、磨擦易造成紅疹、皮膚粗糙、苔蘚化甚至抓破皮而引起潰瘍、細菌感染及色素沉著等併發症產生。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是多方面的,減少接觸過敏原、做好皮膚保濕、維持在適當的生活環境、溫度及濕度中等,都是可避免病情惡化的方法,而傳統針對異位性皮膚炎在治療上多會給予類固醇藥物來緩解搔癢及紅腫症狀,但由於擔心長期接觸類固醇會為皮膚帶來變薄、色素改變等副作用,因此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它是又愛又恨。
張和興主任表示,近來針對異位性皮膚炎在治療上已有非類固醇新藥可供應用,針對症狀已延伸到成人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美國及日本已經有兩年以上的治療成功經驗,此外,也是對於目前藥物反應不佳或擔心類固醇副作用患者的另一新選擇。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362
- Jun 16 Tue 2009 17:30
異位性皮膚炎 要避免過度清潔沐浴
異位性皮膚炎有些醫師稱之為幼兒性溼疹是一種易發生在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的慢性且易復發的搔癢性皮膚病變,大約有3%到5%的孩童六個月大到十歲患有異位性皮膚炎,且60%在一歲發病,其中病情的輕重程度差異很大,為恭紀念醫院皮膚科 - 賴義傑醫師表示,依患者年齡及病灶分部,常將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程分為三期:
● 嬰幼兒期二歲到十二歲:病發部位除了尿布包裹的範圍外,幾乎全身都會波及,尤其臉部、頸部及四肢的伸側及屈側部位。
● 兒童期二歲到十二歲:大部分發生在手肘前凹窩、膝蓋後方及頸部,比較嚴重的甚至可到全身。
● 青少年十二歲到成人:常見四肢彎曲部位,甚至於手掌及腳掌。
照顧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該注意那些事情?賴義傑醫師提出以下幾點說明。
1. 環境中過敏原:灰塵和塵螨是常見的過敏原,因此家中不要鋪地毯盡量減少家中灰塵,起居室內溼度不要太高,減少絨毛玩具,不要養貓養狗及不要讓小孩吸二手菸。
2. 貼身衣物選擇:儘量穿著純棉衣物,床單、枕頭套、毛巾亦要常常清洗,晾曬在陽光下。
3. 細菌:急性反覆發作的溼疹,尤其合併有抓痕或慢性控制不佳的皮膚炎,應考慮是否有皮膚感染的可能性而給予抗生素治療。
4. 冷熱溫度:有些孩童在較熱時,易出汗而特別癢,而有些在寒冷時,因乾燥而覺得癢,因乾燥而覺得癢,因此溫度保持適中,避免環境溫差過大。
5. 食物:少吃牛奶、蛋、海鮮、醃、燻、罐頭等加工食物,但部分報告顯示,食物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影響有限,所以,建議在各種治療方式都無法減輕病情,才考慮限止某些食物。
- Jun 03 Wed 2009 08:57
泳池水氯過敏 美眉變痘花妹
夏天到泳池戲水,當心氯過敏引發痘痘!台中縣一名大二女生因患有異位性皮膚炎,肌膚非常敏感,日前與同學相約到泳池游泳,結果皮膚嚴重發癢,狂冒痘痘,臉上變得坑坑疤疤,還嚇跑交往不久的男朋友。
台中光田醫院整形美容中心醫師張和興表示,氯是人體所需的重要電解質,但吸收過量也會導致高氯血症、酸中毒等。自來水常加氯消毒,游泳池也會利用氯來殺菌,但水中的氯會破壞皮膚及頭髮中的蛋白質,導致部分民眾游泳後,容易產生肌膚敏感、乾燥或發癢等現象。
張和興說,該名大二女生因患有異位性皮膚炎,致季節交替、氣候忽冷忽熱時,容易出現皮膚乾燥、發癢,或長紅斑、皮疹、痘痘等症狀,因原本肌膚就比較敏感,加上對氯過敏,問題才會一發不可收拾,還好經淨痘護理療程後,目前女大生的肌膚已恢復健康狀態。張和興提醒皮膚敏感者,若皮膚過敏最好不要下水游泳,以免引發病症。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514/78/1jgqv.html
- Jun 01 Mon 2009 17:19
免疫力恰恰好 不怕流感來作怪
當人體五臟六腑功能運作正常,免疫力充足,則不易生病;或是雖有病源入侵,可短時間內將它消滅,而縮短發病的時間及嚴重度。但如果五臟六腑運作失常,則人體因免疫機能不足而容易被病源入侵與破壞。
新流感在全球持續蔓延,坊間抗病毒茶包、魚腥草、板藍根等提升免疫力藥材熱賣,到底如何吃出免疫力?提升免疫力是不是就能對抗新流感?
台中榮總中醫師蔡嘉一指出,中醫說「藥食同源」食療保健的確可以吃出健康,但強化免疫力要注意過與不及,補過頭,是會有反作用的。
蔡嘉一指出,中醫觀點來看,免疫功能是體內臟腑活動的表現,也就是說免疫活動是以臟腑為主,聯繫組織、器官、經絡、氣血、津液共同形成一個整體功能,具體表現為「正氣」。
當人體五臟六腑功能運作正常,免疫力充足,則不易生病;或是雖有病源入侵,可短時間內將它消滅,而縮短發病的時間及嚴重度。但如果五臟六腑運作失常,則人體因免疫機能不足而容易被病源入侵與破壞。
五臟運作正常不容易生病
蔡嘉一強調,中醫強調「上工治未病」,也就是平時養「正氣」,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也就是扶正袪邪。扶正,是根據不同體質益氣、養血、滋陰、助陽等方法提高人體正氣;祛邪是採取發汗、清熱解毒等方法祛除病因。
蔡嘉一釐清,免疫力不是愈強愈好,而是應該「剛好」最適宜。因為免疫力弱的人,易生病、感染、甚或罹患癌症;但免疫力過強,易引發過敏、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因為外邪入侵,過度反應,兩敗俱傷。
所以中醫觀點來看,只有體質虛的人需要食補,而體質火虛,屬於「實證」的人反而不能進補,也不需進補。蔡嘉一提供一個簡單的測試方法,體質屬實證者,脈有力、快、舌苔厚、舌頭顏色鮮紅。
而體質虛,需要補的人,又依證型分為氣虛、陽虛、血虛、陰虛,不同類型有不同的補養方式。蔡嘉一建議,民眾最好找中醫師搞清楚自己的體質,再給予適當的對應藥物,才能得到應有的效果。
- May 29 Fri 2009 14:47
小兒異位性皮膚炎 保養與藥物雙管齊下
以往大家常以如嬰兒般吹彈可破、白裡透紅肌膚來稱讚別人好膚質,但近年來卻有越來越多焦急父母親,心疼地帶著出生沒幾個月大,兩頰卻紅咚咚的嬰兒求診,想了解小寶貝皮膚變得又紅又粗,甚至還破皮結痂的病因。醫師表示,此為小兒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必需靠保養與藥物治療雙管齊下,才能緩解。
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慢性過敏性皮膚疾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醫師張凱琳表示,在臺灣孩童盛行率越來越高。通常於嬰幼兒出生後六個月內開始發病,接著就一直時好時壞反覆發作,但是,大多數患童會隨著年紀增加而逐漸改善,多於兩三歲大之後不再發作。
一般而言,大多好發於四肢關節處、臉頰、耳朵後面、頭頸部、眼睛及嘴巴四周等處皮膚,依不同年紀而好發部位亦不同。最大特色就是患處會很癢,且越抓會越癢進而造成惡性循環,還會造成皮膚紅腫或粗糙增厚等變化,甚至可能因抓破皮而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
異位性皮膚炎為異位性體質在皮膚上的一種表現,其致病原因相當複雜,目前認為和遺傳過敏體質、天生皮膚屏障功能缺陷、加上環境因子如過敏原、溫度變化、情緒壓力等刺激所共同作用造成。此種異位性體質,也使得患者本身或家族成員常同時患有其他過敏疾病,如氣喘或過敏性鼻炎。
張凱琳指出,幼兒期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由食物過敏原所引起,因此嬰兒應儘量哺育母奶至少六個月以上,若無法餵食母奶,則建議使用低過敏奶粉。此外,副食品延後至嬰兒六個月大時再添加,並且在一歲之前避免餵食高過敏性食物,如牛奶、蛋白、大豆、花生、有殼海鮮等。
另外日常生活中常見過敏原如塵蹣、黴菌、貓、狗皮屑等,也常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因此應該保持居家環境整齊清潔。洗澡時水溫也不宜過熱,並用非皂鹼類、低刺激性清潔用品來清潔皮膚。另外,保濕工作也很重要,尤其冬天洗完澡擦乾身體後,要立刻擦上保濕性強中性低敏感乳霜以避免皮膚乾燥。夏天則避免流汗,室內保持通風涼爽、衣著選用透氣棉質衣料。
張凱琳強調,在小兒過敏專科醫師指示下,適當藥物治療亦不能輕忽。藥物的治療,主要包括外用以及口服止癢和抗發炎藥物,如果有有繼發性細菌感染,應合併給予抗生素治療。部份患者因為害怕藥物副作用而不敢接受治療,反而導致異位性皮膚炎持續惡化,影響小孩情緒及社交發展。只要對此疾病有正確認識,從保養與藥物治療雙管齊下,仍然有機會將皮膚狀況改善到相當理想狀態。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7&id=4633
- May 26 Tue 2009 18:09
逾8成過敏兒童對塵螨過敏 易引發氣喘
氣喘是全世界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據估計,目前全世界約有3億人罹患氣喘病,在全世界據估計每250死亡數中,就有一個是因氣喘而死亡。已故知名歌星鄧麗君、崔愛蓮、藝人林翠,皆因氣喘發作而去世,事實上許多氣喘死亡案例是可以避免。
季節交替,早晚溫差變化大,正是氣喘病好發的高峰期,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表示,氣喘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發炎的疾病,臨床症狀主要包括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呼吸有喘鳴聲等。氣喘病的發生除了遺傳體質外,周遭環境也是誘發氣喘的重要原因。環境因素分為過敏原和非過敏原,前者如塵螨、舊棉絮、黴菌、貓、狗等寵物皮屑和睡液;後者如上呼吸道感染、濕度和溫度變化、空氣汙染等。
據調查,在台灣有80%以上的過敏體質兒童對塵螨過敏,塵螨在現代社會是一個困擾人類的害蟲,其軀體、排泄物、蟲卵,甚至是死掉的屍體碎片,都會讓對塵螨有過敏體質的病人引發過敏反應,造成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或過敏性休克等症狀。
在臨床診斷時,不論是慢性咳嗽或疑似氣喘,首先都應建議病患進行X光片檢測,其次則是肺功能、過敏原的檢查。以便能找出真正過敏源,以及因人而異適合使用的藥物種類與劑量。
想要控制氣喘,就必須多管齊下,包括生活環境的改善,藥物的治療,以及發作時的即時處理。治療氣喘病的藥物可分兩大類,一類是急性發作時的控制藥品(支氣管擴張劑),另一類是慢性緩解時的維持性藥品 (抗發炎藥物)。這兩大類藥物品各有口服及吸入性兩種劑型,使用吸入性藥物可以使藥物在呼吸道達到較高的濃度,且減少全身性的副作用。
除了藥物治療外,何一成表示,運動也可減少氣喘患者呼吸困難的敏感性,特別是走路或是游泳,可以每週3~5天,每次20至30分鐘,但是運動時應注意保持溫暖潮濕的空氣,避免在乾燥的環境下運動。
治療氣喘的藥物眾多,最好經由醫師詳細診斷開立,對於藥物的使用更應與醫師及藥師充分討論,如此才能更有效控制氣喘。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6&id=5532
- May 26 Tue 2009 08:51
過敏鼻炎誤為感冒 診療控制才能棄喘
宜蘭氣候潮濕學童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高,醫師發現許多小朋友出現鼻塞、咳嗽症狀,家長常誤以為是感冒,到醫院診斷才知道是「過敏性鼻炎」,醫師提醒家長如果學童過敏性鼻炎沒有有效控制,到了青春期之後容易會有氣喘的問題。(賴沁沁報導)
宜蘭縣羅東博愛醫院曾針對宜蘭縣內國小學童進行調查,結果有超過20%的小學生有過敏性鼻炎的問題,而根據醫界臨床統計到了青春期後有60%會合併有氣喘的困擾,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內科林偉群醫師表示,宜蘭氣候潮濕多雨,因此許多學童都有過敏性鼻炎,但家長往往誤以為是感冒,要提早診治控制,才不會將來引發氣喘問題。
羅東博愛醫院指出,宜蘭地區的氣喘發生率為12到15%,相對於全國5到10%的氣喘發生率高出許多,與宜蘭地區氣候潮濕有關聯,而家中如果有過敏性鼻炎的小孩,應該隨時注意除溼問題,家中佈置儘量簡單,減少接觸過敏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520/1/1jtgo.html
- May 19 Tue 2009 17:33
苦不堪言 三、四成鼻過敏者有鼻息肉
腸胃道的息肉不痛不癢,但鼻腔的息肉,卻可能讓很多人苦不堪言。不少罹患鼻息肉的民眾,呼吸時常以口代鼻。有人誤信坊間偏方,以腐蝕性草藥來燒灼鼻息肉,反而發生不良後遺症。醫師提醒,有鼻息肉、鼻過敏困擾的人,一定要到醫院接受診治,不要道聽途說,延誤治療時機。
到底鼻息肉是如何形成的?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解釋,鼻腔黏膜可以分為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等三部分,如果長期鼻過敏、發炎,就容易導致鼻竇炎,而鼻黏膜久處於刺激之下,就會長出鼻息肉,鼻息肉在形成初期時,形狀有如一顆透明小圓珠,就像是小顆的山粉圓。隨著外界的不斷刺激,鼻息肉就會越來越大,有時會長到如果龍眼、荔枝果肉般大小,嚴重堵塞了鼻腔,讓人呼吸變得很困難。
所謂的外界刺激,就是一般俗稱的過敏原。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鼻腔黏膜相當敏感,有些人一碰到冰冷的東西,或吹到冷風,以及接觸到花粉等過敏原,鼻腔黏膜就會受到嚴重刺激,以致腺體細胞分泌出液體,長期下來,鼻腔就長出了鼻息肉。
一旦鼻息肉體積太大,阻堵住了鼻竇開口,鼻竇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容易頭痛、流黃鼻涕,要是鼻息肉阻塞了嗅覺神經,神經末端被破壞,就可能失去嗅覺,問題相當嚴重。在治療鼻息肉方面,首先在於找出病因,對症下藥。以過敏性鼻炎所導致的鼻息肉為例,如果可能先解決鼻過敏問題,那鼻息肉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
「過敏性鼻炎患者容易長出鼻息肉!」李宏信分析,鼻息肉與鼻過敏兩者之間息息相關,臨床發現,約有三至四成過敏性鼻炎患者鼻腔內長出鼻息肉。李宏信指出,一旦鼻腔裡出現了鼻息肉,大部分都需藉由外科手術,才能恢復原狀。建議患者,症狀輕微時,就應接受治療,不要拖到鼻息肉過大,才接受治療。
一般治療鼻過敏會使用含類固醇鼻噴劑來控制病症,只要在醫師指示下用藥,類固醇藥物的副作用相當低。若擔心外科手術,也不想服用類固醇藥物,則可以選擇射頻電波鼻過敏神經截除術來治療鼻過敏,射頻電波能夠深達組織內部,直達鼻腔黏膜下的鼻過敏神經。
鼻過敏神經如被截除,進而可減輕鼻過敏症狀,此項手術時間短,只需局部麻醉就可進行,無須住院,術後可立即恢復正常生活。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指出,有些病人接受了腐蝕性草藥燒灼術,但只能暫時讓鼻息肉不見了,卻可能燒出許多問題。有鼻息肉困擾的民眾,最好到醫院檢查,確定病因,接受治療。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6&id=6122
- May 18 Mon 2009 15:51
盛行率升高 每5小一生就有1人氣喘
台灣近年的過敏氣喘盛行率越來越高,調查顯示,台北市國小一年級的學童氣喘盛行率已經從民國70年的10.79%,升高到去年的20.34%,相當於每5個小一學童就有一人有氣喘。
為了擴大氣喘病童照護,長庚醫院推動全國藥師及校護氣喘照護訓練計畫,提供課程及衛教影片、增加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讓校護和藥師成為生力軍。
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姚宗杰指出,一般人感覺不到小學學童氣喘盛行率高,這是因為兒童氣喘常與感冒症狀混淆,很多家長根本不知道自己孩子是氣喘。
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內科部主任黃璟隆指出,氣喘的咳嗽經常是反覆發生,如果孩子只咳晚上,或天氣一變就咳嗽、運動完後咳,或合併有早上起床打噴嚏、鼻塞、皮膚濕疹,甚至家人也有類似過敏症狀,則應懷疑是氣喘,而非咳嗽。
通常這類患者使用治療氣喘的藥物沒多久,症狀就好了,但是如果當成感冒治療,可能就拖很久。
姚宗杰指出,由於非暑假期間,小朋友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在學校,如果學校老師以及護士,能夠認識早期症狀,不但能及時把被當成感冒誤診的小朋友轉介給醫師,做正確的診斷與治療。若校護、老師能認識氣喘的急性發作症狀,對於診療與急救處置將會很有幫忙。
除了校護與老師能協助氣喘照護;黃璟隆指出,根據台北縣氣喘學童調查研究顯示,將使用吸入劑型藥物的過程分成10個動作,127個病童沒有一個能完全正確操作。
此外,高達8成3的病童,沒有依規定持續用藥,很多都是症狀一停止、就自行停藥。若社區藥師能指導氣喘用藥技巧與觀念,將有更多人能夠受惠。
至於很多家長一聽到小朋友氣喘,就急著把寵物丟掉。黃璟隆表示,已經在養的寵物,只要家長做好清潔、別讓寵物進臥房,其實也未必不能與小朋友和平共處。
國外部份公司推出基因改造後的低過敏基因狗,一隻動輒十幾萬,一般民眾可能負擔不起,且其毛屑還是會變成塵?食物。因此最重要的還是要維持寵物清潔、勤快幫寵物洗澡、打掃環境。
- May 15 Fri 2009 14:03
台灣兒童氣喘診療指引提供兒童氣喘最新資訊
根據統計,兒童氣喘在國小一年級學童的盛行率高達20%,對孩童健康影響相當嚴重,台灣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新出版全台第一本的「台灣兒童氣喘診療指引」,專門提供兒童氣喘的診斷、治療、避免過敏原等最新的醫療知識,以幫助孩子獲得最佳的氣喘照護,並早期發現、早期預防,有需要的家長也可以撥打電話02-25218926索取。
氣喘是常見的兒童慢性疾病,台灣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徐世達醫師表示,在台灣每五個孩童就有一個有氣喘,而台灣氣喘的過敏原有90%是因為塵璊引起,如果能夠及早診斷出氣喘,就可以對孩童加以保護、治療,不過目前針對兒童氣喘的相關指引手冊全世界只有極少數,為了提供家長正確的資訊,台灣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也集合了治療兒童過敏氣喘的權威醫師,共同出版全台第一本的「台灣兒童氣喘診療指引」,提供有關兒童氣喘的專門知識,包括藥物治療、避免過敏原、以及協助父母及早判斷孩子是否有氣喘。
徐世達醫師表示,兒童氣喘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會造成很大的損害,越早診斷預防,就可以避免因氣喘造成不可逆的後遺症,有需要的家長也可以撥打02-25218926向台灣氣喘為教學會索取這本新出版的「台灣兒童氣喘診療指引」。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420/63/1i537.html
- May 13 Wed 2009 17:09
適時補充益菌 加強體內環保
想要保持健康狀態,就必須維持身心平衡,腸道健康近幾年來受到越來越多人關注,因為腸道是人體裡頭最大的微生物環境,估計存在超過十兆個、四百多種的好壞菌,如何維持體內消化系統菌叢生態間的平衡,甚至讓好菌可以長期佔上風,是現代醫學極力追求的目標之一,要是體內環保作得好,皮膚的抵抗力也會增強。
腸道內細菌是經由每個人吸收的食物產生,除了飲食習慣會影響大腸內大多數能存活的細菌之外,免疫系統以及原本存活的細菌數量都是重要條件,中醫師李深浦表示,益菌可說是現代人大腸疾病的救星,比如說雙珠菌就可稱為菌種中的雙冠王,能在大腸中形成保護膜,現代很多人長期大腸不好,如果有些人長期便秘或是拉肚子,就一定要養好體內的好菌。
人體內許多益菌打從出生起就存在,隨著吃進去的食物越來越多樣化,好菌的比例開始降低,觀察自己腸內細菌的狀態,甚至是評估腸道老化程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觀察排泄物顏色、形狀、氣味,這些都是判斷依據,如果大便顏色越接近褐色、出現酸臭味或是腐敗味,代表腸道已經出現老化的現像。
李深浦表示,目前市面上有許多食品或藥品標榜能補充體內益菌,不過最好的方式除了補充之外,還要能加入培養增加的效果。益生菌加上酵素、抗體,提供人體內抵抗力的最好來源,堪稱生命防衛隊,中藥裡早有益菌的觀念,像是胃腸藥就是在培養病人體內的酵素與益菌,像消炎藥就是指含有消炎、殺病毒的效果。有一些國家會讓中小學生吸收補充益菌,另外,運動太久腸黏膜比較乾,適時補充水分加上益菌對大腸會很有幫助。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1&id=6089
- May 12 Tue 2009 16:21
遠離過敏原 拒絕再當大熊貓
最近天氣陰晴不定,一下子大熱天,但沒隔幾小時,又傾盆大雨,氣溫陡降不少人鼻過敏症狀越來越嚴重,不停流鼻水、擤鼻涕,用多了衛生紙,還無所謂,只怕鼻過敏遲遲沒好,整個人變成大熊貓,雙眼黑眼圈。
鼻子過敏,主要因素為鼻腔黏膜內的鼻過敏神經特別發達,處於高度敏感的狀態下,讓鼻腔持續充血,這個時候,就會影響眼睛四周血液的回流。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眼眶附近血流在回流時,都需要經過鼻腔黏膜,如果鼻甲黏膜腫大,就會進而壓迫阻礙眼眶週邊血液回流的功能,因此會產生類似淤血作用,長期下來,則導致黑色素沈澱,以及局部浮腫。
再者,眼睛周圍是人體皮膚最薄的部位,只要血液循環變差,就容易出現暗沉形成黑眼圈。李宏信表示,有位空姐聽到同事治療鼻過敏後,困擾已久的黑眼圈也跟著獲得改善,此空姐便前來說要治療黑眼圈,但本身無鼻過敏症狀,因此建議去看皮膚科。其實產生黑眼圈的原因有很多,有鼻過敏的患者,若症狀有獲得控制,即能改善黑眼圈。
許多民眾都以為鼻過敏難以根治,大多數過敏性鼻炎患者在服用抗過敏藥物、類固醇噴鼻劑之後,症狀都能迅速獲得緩解,但只要一停藥,症狀就會復發。也有鼻過敏患者接受手術、電刀、雷射及紅外線等方式燒灼切除,雖然術後可大幅減緩過敏症狀,但治療效果有限,很容易再度復發。
最近幾年,國內引進了射頻電波鼻過敏神經截除術,手術時間短,恢復時間快。只需局部麻醉,就可進行,不必住院,術後患者可正常上班、上課。李宏信指出,射頻電波就跟微波爐一樣,能夠深達組織內部,直達鼻腔黏膜下的鼻過敏神經,一旦鼻過敏神經被截除,能大幅降低鼻過敏症狀。術後六個月之後,黑色素就會越來越淡,遠離熊貓眼的窘境。
想要徹底解決過敏問題,還是要從日常生活著手。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患者盡量遠離過敏原,例如:花粉、動物毛髮,如果知道自己對某些食物過敏,如蛋、蝦仁、麥類,就盡量少吃;如對室內塵埃(塵螨)過敏,可使用空氣清淨機,或是除濕機,少用地毯,以免環境潮濕,黴菌孳生,而增加過敏頻率。若經常發作,則可考慮特殊材質的床單枕頭套,且需經常清洗。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6&id=6061
- May 06 Wed 2009 17:33
腸胃道保健就靠益生菌
益生菌的功能中,最受醫學認可的是在腸道中具有可抑制壞菌的作用,以提升人體健康,一般稱為「好菌」。
市面上有很多益生菌產品,每一種都宣稱含有各種不同的益生菌,對人體很有助益,而益生菌是什麼菌?對身體真的有好處嗎?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指出,益生菌是一個通用的名詞,只要是一些微生物、對人體有益的菌種,都可以稱之為益生菌。
不過菌種要經由攝取進入人體,到達其他部位要對人體有益並不容易,因此,目前益生菌主要指的是在腸胃道及其附近(包括陰道或肛門等部位),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好菌。
何一成指出,目前比較有名、也比較常聽到的益生菌,是乳桿菌(即是一般所說的L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嗜酸性乳桿菌(即一般所說的A菌)、副乳酪乳桿菌(一般稱為LP菌)等;另一種也非常有名的,是比菲德氏菌(即一般所說的B菌),例如雷特氏B菌、龍根氏B菌等種類都是。
其他菌屬或是菌種中,還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益生菌,一些比較好的產品,都會標示其中所含的益生菌種類,有些產品還會同時含有很多種益生菌,選擇時不妨仔細看標示。
益生菌的3大功能
1.抑制壞菌功能:何一成說,益生菌的功能中,最受醫學認可的是在腸道中具有可抑制壞菌的作用,以提升人體健康,一般稱為「好菌」。對人體無害的好菌在腸道中的繁殖,會降低壞菌的生存空間,減少壞菌所產生的有毒物質如氨氣等,因此,可增進腸道健康、避免腸道發炎及逐漸產生微小破損。
2.調整腸胃道免疫功能:益生菌對腸胃道局部免疫功能也有幫助,可減少病原的侵害,改善腸胃道之外的一些過敏問題。而過敏是因為血液中免疫的影響失調所造成,好菌抑制了腸胃道中的壞菌,減少腸胃道發炎破損問題,也避免食物中的大分子因此進入血液,降低過敏反應;好菌使腸胃黏膜的免疫機轉往好的方向發展,免疫因子的傳播,對皮膚癢、鼻子過敏等過敏問題的改善會有幫助。
3.消化乳糖功能:益生菌會消化乳糖及某些種類的纖維質。何一成表示,一些乳糖不耐症患者喝牛奶容易有脹氣、腸胃不舒服等症狀,益生菌可先把乳糖或寡糖分解成小分子,等於把人體難以消化的物質先進一步消化;所以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喝優酪乳等奶製品比較不會發生腸胃不適等症狀,因為其中所含的益生菌已先降低了奶類本身的乳糖含量,益生菌在腸胃道中生存,又可降低喝其他奶製品時因乳糖產生的不適。
益生菌可降低胃幽門螺旋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