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8/10/20 16:30 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台灣兒童過敏比率非常高,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今年8月針對北市2萬多名小學一年級學童調查發現,高達九成學童對塵蟎過敏,八成多可能一吃螃蟹就出問題,比率高得驚人。
隨著生活環境改變,國內兒童過敏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逐年上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96年底調查發現,北市國小一年級學童氣喘疾病盛行率高達20.34%,也就是每五名學童中,就有一人飽受氣喘困擾。
為揪出兒童氣喘過敏的元兇,台北市衛生局今年8月委託市立聯合醫院針對全市142所國小的2萬5094名一年級學童,進行潛在性食物過敏原檢測。結果發現,塵蟎以90.79%高居導致兒童過敏氣喘發作原因的首位,螃蟹相關食物則以83.08%居次,其他依序為狗皮毛28.96%、蛋白24.23%、牛奶22.45%、蝦21.40%、美國蟑螂16.71%及德國蟑螂15.48%。
其中,IgE抗体誘發的食物過敏原敏感學童高達21%~24%,這是一種特異性過敏原的檢測方式,可以更精準的找出何種食物導致過敏。
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溫港生建議,找出過敏原並避免接觸,是氣喘兒自我控制氣喘發作最有效的方法,並保持居家環境的乾淨,減少塵孳生,少養貓、狗等寵物,也不妨陪同孩子檢測何種食物者是過敏原,避免攝食。
不過,台灣兒童氣喘之友會前理事長、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籲請家長別太擔心,因為抽血檢測某種食物IgE球蛋白的特異性反應,只是初步檢測,即使檢出有反應,也不代表對這種食物過敏,也不代表就不能吃這種食物。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020/2/17yif.html
- Oct 22 Wed 2008 19:06
9成學童過敏 塵蟎是元兇
- Oct 21 Tue 2008 17:17
抗過敏 5撇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溫港生提供五個抗食物過敏的小撇步,協助孩子健康長大。
‧避接觸隱藏的食物過敏原:許多食品裡可能有導致過敏的成分,包括牛奶、蛋、花生等,少吃標示不全、不清楚食品。
‧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劑、香料、人工甘味劑等,目前已知亞硫酸鹽、二氧化硫等硫化物會誘發氣喘,有氣喘疾病者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標示。
‧吃新鮮海鮮:不新鮮的海產會孳生細菌,促使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提高組織胺等致敏物質的濃度誘發過敏,健康的人吃了也可能過敏。曾出現嚴重過敏的人,最好隨身攜帶藥品及註明過敏食物警示手環。
‧服用益生菌:益生菌為促進腸道微生物平衡、有益於人體的活菌,調節並增強腸道內的免疫機制。
‧多吃蔬果:多吃蔬菜水果可讓致敏性低,蔬果中的維生素、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能預防發炎。水果的維生素C含量較蔬菜高,建議每天至少吃兩拳頭大小的水果,其中一種為高維生素C的芭樂、柳橙、橘子、葡萄柚等。
資料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020/2/17yie.html
- Oct 17 Fri 2008 17:28
研究:嬰兒產品化學物可能增加寶寶過敏風險
(法新社華盛頓四日電) 今天公布的一份研究顯示,嬰兒乳液、爽身粉與嬰兒洗髮精,可能增加導致導致過敏、改變生殖發育化學物「鄰苯二甲酸鹽」的含量。
這份由華盛頓大學與西雅圖兒童醫院研究所進行的研究發現,使用乳液、洗髮精、爽身粉等常用嬰兒產品的嬰兒,尿液裡比其他嬰兒更可能含有鄰苯二甲酸鹽。
研究人員評量一百六十三名兩個月到二十八個月大嬰兒的尿液樣本中,九種不同的鄰苯二甲酸鹽值,並讓嬰兒的母親填寫問卷,回答他們過去二十四小時使用的嬰兒產品。
科學家發現,每個嬰兒的尿液樣本中,至少有一種鄰苯二甲酸鹽,使用爽身粉、嬰兒乳液與洗髮精,與尿液中較多的鄰苯二甲酸鹽有強烈關聯。
領導研究的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小兒科教授沙弗亞那拉亞那說:「這很讓人擔心,因為嬰兒時期早期接觸鄰苯二甲酸鹽,與荷爾蒙濃度改變,以及過敏、流鼻水、濕疹增加有關。」
針對鄰苯二甲酸鹽的動物研究發現,這種人工化學物有害生殖系統發展;人類研究也發現,出生前接觸或透過母奶接觸鄰苯二甲酸鹽會改變荷爾蒙濃度。
沙弗亞那拉亞那說:「由於幼童的生殖、內分泌與免疫系統仍在發育,他們遭受的風險可能比幼童或成人還高。」
資料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204/19/t0v8.html
- Oct 17 Fri 2008 17:25
異位性皮膚炎 80%會有其他過敏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炎,患者通常在新生兒或幼兒期便會發生皮膚變化,根據統計50%的患者在一歲前便會有皮膚的症狀,而這種皮膚病的患者約有 80%會逐漸合併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等其他過敏症狀及血液中IgE較高的體質,而家族的其他成員也常有類似過敏的疾病。
最大的症狀就是「癢」和「皮膚敏感」,這種癢尤其在傍晚到晚上會更加嚴重。由於遽癢忍難,患童開始搔抓而破皮、出血甚至導致細菌感染。皮膚的症狀則可依發作的時間、年齡而有所差別;在新生兒時期發作時通常屬於急性期的皮膚症狀也就是會有紅色丘疹、抓搔、破皮、水泡甚至有許多分泌物的現象。疹子主要分布在頭、頸部或四肢伸側處。等到年紀較大後,會呈現較多慢性的皮膚症狀如很明顯一條一條粗糙的皮膚紋路或黑色素的沉澱,而這時則主要分布在四肢彎曲及身體皺折處。50%患者到了二歲以前可逐漸減輕,而絕大部分到了青春期會幾乎痊癒只留下容易發癢及過敏的症狀。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六大事項】異位性皮膚炎的患童極易發癢及產生皮膚癢疹,因此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便是預防癢感及產生過度皮膚敏感:
1. 溫度、季節:熱、溫度變化大或出汗都會加重癢感,因此在夏天儘量避免日曬或劇烈運動,且應待在有冷氣空調的室內。到了秋冬之際溫度下降會造成皮膚乾燥,加重皮膚乾癢的感覺,必須多塗以保濕乳液或凡士林。一般而言溫暖、乾燥且溫度變異不要太大的地方對他們而言是比較有幫助的。
2. 沐浴、清潔:用太熱的水或鹼性肥皂清潔身體都極易使身體變得太乾燥而更加容易發癢,洗澡時可在澡盆內加入一些沐浴油或特別適合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肥皂以減少清潔時皮膚的水分散失。
3. 環境:在較髒的環境下容易刺激發癢,尤其對於灰塵或塵?過多的物品,如羽毛、棉花枕頭,尼絨、羊毛或寵物的毛、或地毯製品都應儘量避免接觸。
4. 衣物:儘量穿著柔軟、舒適、不緊密的衣服,布料上則應避免毛料而多選擇棉質布料。
5. 感染: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由於經常搔抓出傷口所以易受到細菌或病毒(如,單純疱疹等)感染,相對的這些感染亦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因此一旦產生傷口必須特別小心處理以避免嚴重性的感染。
6. 飲食:目前並無醫學證實哪一種食物會使病情惡化,但如果病童吃了某種食物會使病情加重時則應儘量避免。若病情難控制,嘗試避免以下食物,包括:牛奶、蛋、海鮮、花生,看看是否有改善。
【如何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如果日常生活的細心照顧預防都無法真正控制病情,便應該接受皮膚科醫師的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在青春期緩和時之前一定會起伏不定,應該選擇一位固定的皮膚科醫師讓醫生熟悉患者的病情並做長期的追蹤治療。
- Oct 15 Wed 2008 17:50
孕婦搔癢,有原因!
過敏、皮膚乾燥、異位性皮膚炎及疥癢等,都是孕婦全身搔癢的可能原因。妳這是孕婦搔癢症的一種,與懷孕有關,雖然確切的原因目前仍不大清楚,但與胎火或胎毒並不相關,胎兒是不會分泌毒素來傷害母親。這種病對胎兒的健康並沒有影響,倒是因搔癢造成長期睡眠不足,反而對胎兒影響較大!
孕婦搔癢症除了上述短文中孕婦所罹患的「妊娠搔癢性蕁痳疹丘疹斑塊」還包括下列三種:
(1)妊娠泡疹:發生率約五萬分之一,常在懷孕中期或產後才發生,下一胎懷孕時仍可能會復發。
(2)妊娠復發性膽汁鬱積:發生率約千分之五,大多發生於懷孕末期,而且下一胎一定會復發。
(3)妊娠癢疹:發生率約三百分之一,常在懷孕中期或末期出現,下一胎仍可能復發。
各種孕婦搔癢症,雖然症狀都是搔癢,但發病的時間及皮膚病灶表現卻不盡相同。很多孕婦,尤其是初次懷孕的準媽媽為了保護腹中的胎兒,寧可忍受劇癢的折磨,卻不敢接受一些安全又有效的藥物治療。影響所及不僅是自己的睡眠及生活品質,更可因倩緒煩躁不安,而無法給予胎兒良好的胎教。準媽媽們,如果您有上述症狀,可尋求皮膚專科醫師的診治,讓您能以更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資料來源:彭賢禮皮膚科診所 彭賢禮 院長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320/61/bsx0.html
- Oct 09 Thu 2008 18:32
改善過敏 從減少過敏原做起
一名七歲兒童,兩個月內連續發燒兩次,嚴重時咳嗽、有痰,吃藥有改善但卻無法完全好,奇怪的是一個月後突然在晚上咳嗽,一咳就咳了半小時到一小時,但白天卻都沒咳。病童的母情焦慮之下帶著孩子到醫院敏科看診,醫師抽血檢查後表示孩童患有輕度塵過敏,開了口服類固醇及噴劑後,夜咳的情形才逐漸改善。
臺安醫院 陳和錦醫師指出,感冒有時候會誘發或加重過敏症狀,要確定是否為過敏(氣喘),臨床症狀及抽血檢測過敏原的高低是診斷依據,而肺功能測試則可進一步確定病情的嚴重程度。若確定是氣喘的咳嗽,使用類固醇是標準治療,能減少呼吸道的慢性發炎反應,如果使用一兩個月後症狀大幅減輕,可請醫院評估後酌量漸進減藥,有些患者可在一段時間後停藥。
陳和錦醫師表示,氣喘是體質問題,很難完全「痊癒」但儘量減少接觸過敏原,可以將症狀控制到最低限制,有人甚至不再發作。家中環境也是一大主因,雖然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完全乾淨,但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例如經常清洗窗簾、以吸塵器吸地毯、避免使用絨毛玩具、避免養寵物、儘可能使用防塵寢具等,都是比較容易做到,且對改善過敏有所幫助的。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049
- Oct 08 Wed 2008 18:32
吃得不對“氣喘”噓噓難平息
每年五月的第一個星期二為「世界氣喘日(World Asthma Day)」,根據衛生署94年的統計資料發現,台灣約有50萬3千人深受氣喘所苦。一般民眾普遍認為塵蟎、氣溫急遽變化及污染的空氣為引發氣喘的三大主因,然而卻不知道「錯誤的飲食」其實也是造成氣喘的原因之一。
【胃酸逆流伴隨而來的便是氣喘】曾有位出差到台灣的外國人,因手邊的氣喘藥不足前來就診。由於環境的改變可能是氣喘好轉或變壞的因素之一,看診時特別詢問在台灣氣喘發作的症狀有何不同?得到的答案卻是否定的,他表示:「氣喘的困擾,在世界各國都一樣!」依臨床經驗判斷,這個患者的氣喘可能非外在環境引起,疑因吃飯速度過快,所引起的胃酸逆流所致,在服用七日的治療胃酸逆流藥物後,這位病人回診時開心地說:「很久沒這麼暢快的呼吸過日子!」
胃酸逆流與氣喘經常同時發生,若吃飯速度過快,導致食道賁門功能不佳,會引起胃酸易逆流至咽喉,甚至吸入氣管內道可引起支氣管收縮及導致支氣管炎。這樣的慢性發炎,因黏度增加而造成氣管水腫及痙攣,輕微者咽喉有痰或是異物感、胸悶、心灼熱、慢性咳嗽,嚴重者會氣喘,甚至慢性咳血絲,若再加上飲用咖啡及菸酒的習慣,將提高胃酸逆流發生的機率,相對的氣喘也更容易伴隨著發作。
【食物過敏也是引發氣喘的禍首之一】錯誤的飲食不單指用餐時間及速度造成,食物的種類也是引發或加重氣喘的因素。一般民眾較常聽到的「急性食物過敏原」如:奶、蛋、蝦、蟹、奇異果等被視為引起過敏反應的頭號殺手,但對於「慢性食物過敏原」所造成的腸道慢性發炎、激素增加,因而放大身體的發症狀(例:慢性濕疹、氣喘、慢性腸胃炎)的醫學知識並不熟知。
和急性過敏原相較,慢性食物過敏需要反覆性或大量的過敏食物才會產生,但因症狀難以聯想是食物過敏的現象,若不及時察覺,對健康和生活品質將造成不良影響,更嚴重的是,某些研究已經指出慢性食物過敏將會導致慢性病發生。
事實上,氣喘患者只需抽一管8c.c.的血液,即可檢驗出90種慢性食物過敏原。通常實施三至六個月後,約有80%的患者可獲得改善。而除了過敏原檢測外,寫過敏日記,也是發現「過敏引發因素」的好方法!氣喘是身體發炎的表現,做好氣喘控制並不難,養成定時定量、細嚼慢嚥的飲食習慣,找出食物過敏原、避免接觸環境過敏原,相信只要減少氣喘的引發因素,即可獲得滿意的改善,讓您盡情暢快地呼吸過生活。
文章出處:http://www.lianan.com.tw/09_knowledg_01_detail.asp?sn=447
- Oct 08 Wed 2008 18:32
滿臉痘痘,原來是食物惹的禍?!
二十五歲的程式設計師簡先生,原本是皮膚粉嫩光滑的「奶油小生」,前年年底皮膚狀況漸漸變差,以為是壓力過大所導致,不僅看遍中西醫、擦遍保養品,還吃了許多高蛋白的營養品,前後花了十幾萬,臉上的痘痘卻不減反增,嚴重的痘痘問題,讓他決定在家留職停薪半年專心搏"痘"後來經醫師建議進行食物過敏原檢測,才發現自己對雞蛋、乳製品、花豆、酵母、香蕉、西瓜、牛肉、羊肉都有過敏現象,經嚴格控制飲食後,皮膚已經恢復之前的健康狀態,生活工作也回歸正常.
美容肌膚整形權威黃耀主醫師表示,一般談到痘痘的成因,通常不外乎是飲食、荷爾蒙不協調、壓力或是遺傳所造成。但是在前來中心求診的案例中,他發現有些患者雖然接受正規方式治療,卻一直沒有明顯效果,經抽血進行「食物過敏原檢測」後,發現其對某些食物的過敏反應特別明顯,控制飲食後,皮膚問題隨即好轉,這才找到痘痘的根本原因。百分之七十九的檢驗者都對某些食物呈現過敏反應,其中又對蛋、乳製品過敏的比例更高達百分之八十。除了蛋、乳製品等食物可能引起過敏外,一般常見容易造成過敏的食物還有菠蘿、香蕉、芒果、芹菜、大蒜等。在美國的研究中也指出,許多人對巧克力、小麥、柳橙有過敏反應。
如何判斷臉上的痘痘是否為食物過敏現象?黃耀主醫師表示,有兩個簡單的方式,一是長痘痘前會發癢,二是痘痘的範圍較廣、或較平均分佈在兩頰部位。如果要進一步找出確實的過敏原,則可以進行「食物過敏原綜合分析」。
以網路專業保養諮詢聞名的UNT醫療美容網品牌總監簡士晶建議,除了醫師的治療和食物的控制,患者還是必須做好基礎保養才可有效的控制痘痘的肆虐.痘痘肌膚的保養有四大步驟:
1.清潔 - 避免日常生活上的髒物油脂堆積
2.去角質 - 代謝老廢角質,保持毛孔的暢通
3.保濕 - 保濕做好可平衡肌膚的油水分泌
4.控油 - 減緩油脂分泌過旺,避免毛孔堵塞
5.美白防曬 - 避免痘疤色素沉澱
當痘痘粉刺不停的困擾您時,非常有可能是食物惹的禍!粉刺痘痘的改善是需要長時間地治療,一般來說,3個月持續地做好保養,搭配食療和藥物控制是必要的。
- Oct 03 Fri 2008 15:21
你累了嗎?小心過敏性鼻炎作祟
「哈啾!哈啾!」季節交替,又到了過敏性鼻炎好發期。近日在門診中發現,有年輕人感覺疲累,整天精神不佳,總以為是自己肝不好,也吃了不少的保肝藥品,還是無精打采。追根究底後竟發現是過敏體質造成的過敏性鼻炎,影響睡眠品質,就像一顆永遠無法充滿電的電池,白天的疲累是必然的。
台北中山醫院耳鼻喉科李宏信醫師表示,據統計,台灣約有 1/4的成人和 1/3以上的兒童罹患有過敏性鼻炎,台北市的學齡兒童更高達 33%。不過醫師提醒,有過敏性鼻炎的民眾,只要溫差大或空氣品質不好,就會引發咳嗽、打噴嚏,必須對症下藥,不能當感冒來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這是因為台灣地處亞熱帶潮濕氣候區,加上天氣變化無常,許多過敏性鼻炎患者除了鼻子搔癢異常、猛打噴嚏、流清水鼻涕、鼻塞,嚴重時還會造成頭脹痛、無法集中精神等症狀,不但影響記憶力、思考力,還會造成學生課業退步、成人事業不振等問題。
李宏信醫師強調,過去對於過敏性鼻炎,一般都是服用抗過敏藥物及類固醇噴鼻藥控制住症狀而已,無法根治,只要藥一停症狀隨即再度出現。而對於黏膜腫大引發鼻塞者,常以手術、電刀、雷射及紅外線等來燒灼切除,雖然剛開始效果不錯,但不久後又再復發,實在是防不勝防。
醫師解釋說,鼻子過敏主要是由於鼻子黏膜內鼻過敏神經(又稱冀管神經)特別發達,而產生高度敏感的狀態,只要一碰冷水、吹冷氣或天候變化就猛打噴嚏。
而鼻過敏神經也就是主控鼻黏膜血管之收縮及充血的神經系統,當血管增生而肥大及黏膜內腺體細胞增生導致分泌過多的鼻涕,都是鼻過敏神經惹的禍,因此想要解決所有的鼻過敏症狀及問題,就必須要把鼻過敏神經截除。
鼻過敏神經切除,過去大多採用掀嘴唇鑿開上頷竇,再鑿開後壁骨頭找到冀管口,進行鼻過敏神經切除,因手術不易且傷口大,因此不太普及應用。後來改為經鼻孔以手術進行神經切除,但手術過程也較有風險而鮮少使用。
如今最新的「電波射頻熱透技術」,就是以內視視鏡引導或直接接觸到鼻腔內之冀管口,即鼻過敏神經血管,進入鼻腔之開口,再用射頻電波儀,以低熱透方式進行鼻過敏神經截除及血管凝固。
一旦神經截除後,因神經而引起猛打噴嚏之作用已消失,就不會再猛打噴嚏,加上鼻內血管在凝固之後,就不會有過量的血液流入鼻黏膜,造成血管欉組織增生、充血肥大及鼻塞的困擾,也使腺體細胞不再產生過度分泌,產生大量鼻涕的問題。由於神經及血管均經切除,故可達到根本治療。
目前這項電波射頻熱透技術在門診局部麻醉下就可以進行,不必住院、不必開刀,且安全高,手術後也可以正常的上課或上班,是目前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新突破,只可惜,此手術尚未受健保給付,患者需自費。
- Oct 03 Fri 2008 15:19
研究:染髮當道 過敏人數顯著上升
資料來源
(法新社巴黎二日電) 根據「英國醫學雜誌」最新一期報導,隨著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喜歡變換自己頭髮的顏色,皮膚對染髮劑過敏的現象也愈來愈嚴重。
造成這類皮膚過敏的元兇是一種名為次酚二胺的化學物質,屬於芳香胺的一種。這種元素廣泛被應用在染髮劑中,已經超過一個世紀。
報導中指出,有關對次酚二胺過敏的文獻記載已經非常詳細,最常見的是造成臉部或髮際間皮膚濕疹,但有些過敏反應非常嚴重的會導致患者臉部腫大、挫傷,需要接受醫療。
報告中總結包括英國、比利時、葡萄牙、丹麥、德國和新加坡等地皮膚科醫師的報告,斷言因染髮劑中次酚二胺造成皮膚過敏現象已大幅度增加。
一家英國皮膚科診所在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五年間通報顯示,每年大約只有五到十一位這類病患求診,現在已經上升到每年四十人左右,情況更為嚴重。
但這樣的數字還算是低估,因為只有少數患者在出現過敏症狀時會就醫,其中會被要求進行過敏原測試者更少。
至於在在其他國家的測試,報告中認為,這類過敏症患者總數在泰國大約超過一百萬人,德國有一百三十萬人左右。研究人員認為,時下特別是在年輕族群間流行的染髮趨勢,是造成這類過敏原增加的主因。
報告中認為,這種現象可能一時還很難改善,很多病人即使被醫生警告已經有嚴重的過敏反應,還是會繼續嚐試改變頭髮的顏色,無怨無悔地追求流行。